記得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洋姜了。那時在我們小孩中間流傳著一句口頭禪:臭美洋姜,炒菜不香。洋姜用來炒菜可以說炒不出味道,故而有炒菜不香之名。之所以還是“臭美洋姜”,則是因為洋姜的花朵很美,酷似許多只小手環繞彎曲舞蹈著的秋菊,發散著柔和而金黃的光澤,但其炒的菜不香,多少有點華而不實的味道,只顧自己的花朵炫耀取寵,地下的果實卻不好吃,故而有了臭美洋姜。 洋姜地上的莖稈部分葉子呈橢圓形,周遭為鋸齒狀。地下部分也就是我所說的洋姜了,模樣挺像我們平時做菜不可或缺的姜,洋姜可能就因此而得名了。洋姜還有另一個學名——菊芋,因其地上花朵顏色形狀似菊,地下果實似芋頭,故而有此名,很傳神,挺形象。 二十多年前,在物質比較困乏的年代,洋姜還算是一道菜,在農村就更是這樣了,盡管不好吃。那時,吃著母親炒的洋姜,真有一種味同嚼蠟的感覺,吃過第一次絕對再不想吃第二次。母親看我們實在難以下咽,又不能把這寶貴的菜給扔掉,索性就泡在了咸菜缸里。過了幾天,撈出來吃,一口咬下去,脆生生的,白嫩嫩的切面頓時呈現眼前。嚼起來,新鮮爽快,咸絲絲的味道不錯,口感也很好。母親對于洋姜的吃法真是歪打正著。兒時,小朋友們一塊玩耍,我們這些調皮的淘氣鬼每當看到穿著顏色鮮艷的衣服的小女孩時,就會不懷好意地起哄大喊起來:臭美洋姜,炒菜不香。對于那些愛炫耀的小女孩則更是大加撻伐,喊得更是猛烈。小姑娘們聽到我們的“狼嚎”,不是杏眼圓睜,極力大聲反駁,便是哭著鼻子抽抽泣泣地找老師或者家長去告狀了。 后來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,洋姜作為一種很普通的菜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,F在也許人們大魚大肉的吃厭了,總想挖掘一些原來的菜蔬,以至于艱苦年代的各種野菜又逐漸回歸了人們的視線,有的甚至擺上了高級飯店的餐桌。洋姜作為一種人們曾經厭棄的菜,現在在菜市場上又有了自己的位置?吹骄眠`的洋姜,我感到很親切,有一種回到童年的感覺。問問價格,才幾毛錢一斤,我一下就買了5斤,回到家沖洗干凈便放進了泡菜壇子。過了幾天,撈幾塊出來,脆生生,咸絲絲,新鮮味十足,舌尖仿佛沐浴在清澈無比的泉水中,有一種如入仙境的感覺,。 “臭美洋姜,炒菜不香”,現在我對它又有了新的闡釋。洋姜本來就不是用來炒的,如果炒的話,只能嘗到很大的土腥味,難于入口。但如果淹成泡菜,土腥味不但沒有了,它吸納的大地的精氣反而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,所以淹制的洋姜吃起來感覺新鮮無比。我不禁想到了人才。有些人在某些工作崗位上表現得總是不盡人意,似乎是一些碌碌無為的庸才,好像炒著吃的洋姜,令人難于接受。但如果根據這些人的性格、才能,讓他們換一下工作崗位,也許他們會從庸才變成閃光的人才。這好比是把洋姜淹著吃,洋姜才發揮了自己的美食長處,從一種令人討厭的炒菜變成了一種人見人愛的腌制食品。 看來,我們最初并沒有認清洋姜的最佳吃法!俺裘姥蠼,炒菜不香”也許只是我們的過于主觀的判斷罷了。
|